近日,“女装啥时候能回归正常审美”话题登上热搜,这已经不是消费者第一次吐槽女装尺码问题。近年来,女装市场的流行趋势逐渐偏向极端化设计,如超短上衣、拖地裤、低腰裙等。风靡一时的“BM风”和“女团风”不仅推崇极端瘦削的穿搭,还在时尚圈和社交媒体的推动下,逐渐成为主流审美,甚至被品牌方视为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卖点。
相比越来越偏向“童装”的上衣,号称“常规款”的女装拖地裤裤长直奔110厘米,导致消费者往往需要裁掉一大截才能穿。“拖地裤+厚底鞋”被打造成网红标配穿搭,这种畸形审美让消费者产生“不穿拖地裤就落伍”的焦虑。然而,这种“一刀切”的时尚潮流并未真正满足广大女性消费者的需求,反而让许多人感到不便甚至产生“身材焦虑”。
另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是女装尺码的不合理性。许多消费者反映,明明是标准身材,却在不同品牌间经历着“尺码漂移”。即便是同一品牌,几年前的M码和现在的M码也可能相差甚远。一些品牌刻意缩小尺码,使得原本合适的尺码变得偏小,导致许多女生被迫“越买越大”,甚至习惯性选择比自身体型大1-2个码的衣服,极大增加了网购和试穿的难度。当消费者因尺码问题产生自我怀疑时,更容易冲动消费,试图通过“买对尺码”证明自己的身材“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