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广东交警”发布了一段视频,显示一名男子在高速上边开着智能驾驶边睡觉,超速驾驶速度超过100公里,持续一个多小时。面对交警询问,司机承认自己因为太困而打开了智能驾驶。
此前,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对智驾敲响了警钟。清明假期期间,有网友反映包括小米SU7事故路段在内的多地高速出现了“慎用辅助驾驶”“关闭智能驾驶”的提醒标语。距离小米SU7事故地点五分钟车程外,连续两个电子牌轮播着“慎用智能辅助驾驶”。
近年来,因过度相信“智能驾驶”引发的争议及造成的事故逐渐增多。例如,3月19日凌晨3时许,在包茂高速2184km处,张某驾车追尾前方大货车。张某称他疲劳状态下仍强撑着驾车上了高速公路,并开启了自动驾驶功能后打起了瞌睡。行至事发路段时,自动驾驶系统未能及时识别并规避已经变道过来的货车,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张某对此负全部责任。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3月3日,一辆高速行驶的车辆撞上内江东兴收费站安全岛后侧翻。驾驶员殷某表示,事发时他开启了自动驾驶,并承认当时自己在打瞌睡。他认为可能是车辆没有识别到收费站口,直接撞了上去。
我国采用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定义的自动驾驶技术分级标准,根据自动化程度分为L0至L5六个等级。L0-L2为辅助驾驶,需人工全程监管;L3-L5逐步实现系统主导,L5为完全无人驾驶。目前,国内量产汽车更多停留在L2级。东风汽车研发总院软件工程研究中心总监、党委书记陈涛解释说,目前的“智驾”更多为导航智能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存在区别。小鹏汽车公关方面人士指出,由于复杂路况、弱势场景、传感器局限和用户驾驶习惯等因素,用户在使用智能驾驶时确实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
过度依赖“智驾”存在一些弊端。使用自适应巡航后,驾驶员可能会对车辆的速度控制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降低对路况变化的应变能力。此外,过度依赖自适应巡航功能可能导致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反应能力下降。如果辅助驾驶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甚至引发车辆失控。在夜间道路、交通拥堵、施工路段等复杂路况下,自适应巡航可能无法正常工作或错误识别障碍物。此外,驾驶员可能会因为系统的自动化而放松警惕,容易分心,甚至疲劳驾驶,从而影响对道路的观察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