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6日下午,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落幕。会议焦点是马斯克的2025版薪酬绩效方案,尽管会前遭遇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等反对,但最终获股东高票通过。根据该方案,如果马斯克能够实现一系列规定的运营目标,他将获得最高1万亿美元的奖励。
这次投票不仅是一次普通的年会程序,还承接了特拉华法院撤销马斯克2018年巨额期权计划的风波,并关乎特斯拉未来在自动驾驶、机器人和AI赛道上的发展方向。舆论普遍认为,该方案在股东大会获批,展现了股东们对马斯克带领特斯拉进入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主导的新时代的信心,也体现了资本在“创始人稀缺”与“制度约束”之间的选择。
要理解本次马斯克薪酬方案获得通过的意义,必须回到2018年。当时,特斯拉董事会为马斯克设计了一套跨度十年的绩效期权:不发工资、不发现金,全靠分12档解锁的期权,每一档需同时达到对应的市值与运营目标后才能兑现。当年股东大会对此投票赞成,媒体称其为约560亿美元的“史上最贵”激励。
然而,特斯拉股东理查德·托内塔随后提起诉讼,诉指董事会在流程独立性、信息披露与定价公平上失职。该案历经漫长取证与五天庭审后,法院于2024年1月作出长达数百页的判决,以最严格的“完全公平”标准审查后,认定薪酬制定过程受到马斯克“实质控制”,且独立性与信息披露不足;被告未能证明程序与价格均公平,故裁定撤销该授予。法院认为董事会在与马斯克相关的薪酬决策中未尽受托义务,这份“史上最贵”奖励因此不能生效。
针对裁决,马斯克强烈不满。特斯拉公司在2024年年会发起对2018年方案的“再确认”投票,并决议将注册地迁至得州。但这些公司层面的举措并不能自动推翻特拉华法院的生效判决,上诉与后续司法程序仍在独立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