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DNA之父”詹姆斯·沃森的争议一生 科学与偏见交织[看点]
2025-11-08 22:35  点击:25

当地时间11月6日,多家媒体报道詹姆斯·沃森去世,享年97岁。冷泉港实验室证实了这一消息,但未透露更多细节。

“DNA之父”詹姆斯·沃森的争议一生

沃森是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与他人共同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一发现推动了医学、打击犯罪、家谱学和伦理学领域的革命。沃森出生于芝加哥,自小聪颖过人,15岁进入芝加哥大学,19岁毕业,23岁获得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1953年,他25岁时,与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一起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三人因此在1962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值得一提的是,罗莎琳德·富兰克林也为这一发现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因早逝未能获奖。

“DNA之父”詹姆斯·沃森的争议一生 科学与偏见交织

尽管沃森在科学上的成就辉煌,但他也因直率甚至傲慢而备受争议。他在多个场合发表关于智力与种族的争议性言论,被批评为种族主义者和性别歧视者。2007年的一次采访中,他暗示不同种族间的智力差异可能源于遗传,引发强烈反响。研究机构取消了他的讲座,出版社拒绝发行他的书籍。虽然他后来道歉,但仍被迫从冷泉港实验室退休。2019年,他在纪录片中重申类似观点,最终被科研界彻底“除名”。

“DNA之父”詹姆斯·沃森的争议一生 科学与偏见交织

沃森的一生展示了天才与狂人之间的微妙界限。他对真理的执着和对未知的好奇心使人类认识了DNA的结构,但他对人性的偏见也让他备受争议。许多科学家尊敬他的科学贡献,却对他的人格保持距离。有遗传学家评论说:“他发现了DNA的美,却没能理解人类的复杂。”